也许【描写垂柳的优美句子 】正好与您此时的心情一致,为您整理了42条有关的精美说说,这些说说以:【无奈巴南柳,千条傍吹……】这条最为经典,下面一起来欣赏吧!
1、无奈巴南柳,千条傍吹台。更将黄映白,拟作杏花媒。——李商隐《柳下暗记》
2、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——韩愈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
3、东风忽起垂杨舞,更作荷心万点声。——刘窸《雨后池上》
4、一条条柳枝大约有胳膊粗细,有的向前伸,有的向后仰,还有的斜斜插向别处,就像小姑娘在舞台上摆出的不同舞姿,显得风姿绰约。柳条又细又长,从上面垂下来,一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在空中飘荡。
推荐阅读:关于描写柳树的古诗 描写春天柳树的诗句
5、湖边堆砌的石头上,柳树撑起一片绿云,成丛的柳条随风摇曳,石头,亭子,栏杆都变得美丽起来,三三两两的人们坐在柳树下闲聊。
6、一树春风千万枝,嫩于金色软于丝。——白居易《杨柳枝词》
7、我们的学校种着一排排柳树,每当春天的时候,柳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。
8、春天,江边的老柳树抽出了嫩芽,柳枝好像一条条细细的绿带子似的飘荡在江面上,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或一条条疏散着,随风飘荡,给一片茫茫大江添上了柔美的色彩。
9、江山如有待,花柳自无私。——杜甫《后游》
10、柳条就像小姑娘的辫子一样,我轻轻地走过去,风一吹,柳条在我的脸上,飘来飘去,像春姑的手一样,抚摸着我,非常舒服。
11、金柳摇风树树,系彩舫龙舟遥岸。——柳永《破阵乐·露花倒影》
12、早春二月,柳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了,不几天的功夫,就抽出了鹅黄色的嫩叶。嫩绿嫩绿的柳条随风飘荡,犹如少女的头发。
13、无情最是台城柳,依旧烟笼十里堤。——韦庄《台城》
14、湖边的柳树像个披着长发的小姑娘,轻柔的柳条随风飘扬。
15、曾逐东风拂舞筵,乐游春苑断肠天。如何肯到清秋日,已带斜阳又带蝉。——李商隐《柳》
16、濯濯烟条拂地垂,城边楼畔结春思。请君细看风流意,未减灵和殿里时。——张旭《柳》
17、丝长鱼误恐,枝弱禽惊践。——崔护《五月水边柳》
18、杨柳宫前忽地春,在先惊动探春人。晓来吹欠骊山雨,洗却枝头绿上尘。——王建《华清宫前柳》
19、玉惨花愁出凤城,莲花楼下柳青青。——聂胜琼《鹧鸪天别情》
20、全欺芳蕙晚,似妒寒梅疾。撩乱发青条,春风来几日。——司空曙《新柳》
21、池上柳依依,柳边人掩扉。——左纬《春晚》
22、四季的柳树可真美呀!嫩绿的柳树、碧绿的柳树、还有金黄和雪白的柳树。啊!我爱你,美丽的柳树!
23、九陌云初霁,皇衢柳已新。不同天苑景,先得日边春。色浅微含露,丝轻未惹尘。一枝方欲折,归去及兹晨。——陈光《长安新柳》
24、一层薄雾笼罩着大地,凝望河边的杨柳,无数条柳枝流畅无比地倾泻而下,那优美的景致,令人心醉不已。
25、柳树美,美在那雪白的柳絮。不知什么时候,柳叶上开出了一朵朵雪白的柳絮,柳絮非常柔软,犹如一朵朵蒲公英,犹如一串串棉花糖……摘下一些柳絮,一吹,就如下雪一般,天地间一片雪白。
26、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——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27、无情柔态任春催,似不胜风倚古台。多少去年今日恨,御沟颜色洞庭来。——崔橹《新柳》
28、湖边的种着的一排柳树,那柔软的枝条仿佛少女的一头秀发。
29、柳叶随歌皱,梨花与泪倾。——黄庭坚《南歌子槐绿低窗暗》
30、夏天,柳树的叶子变成了翠绿色,一条条长长的柳枝像柳树妹妹的辫子。微风吹来,一条条辫子在风中摆动,好像风姑娘在给柳树妹妹梳头呢!同学们都挤在柳树下,边做游戏边乘凉。
31、野绿连空,天青垂水,素色溶漾都净。柳径无人,堕絮飞无影。汀洲日落人归,修巾薄袂,撷香拾翠相竞。如解凌波,泊烟渚春暝。——张先《翦牡丹》
32、河边的柳树摆动着那如辫子般的枝条。
33、春天到了,柳树长出了嫩芽,像绿色的小露珠。不久,柳树长出了小叶子,春风一吹,细长的柳条随风飘荡,像美丽的姑娘甩着长长的辫子,翩翩起舞。
34、绊惹春风别有情,世间谁敢斗轻盈。楚王江畔无端种,饿损纤腰学不成。——唐彦谦《垂柳》
35、渐渐地,柳树的叶子长大了,从远处望去,柳林一片翠绿,仿佛绿色的海洋。
36、柳柔摇不定,草短绿应难。——张惠言《风流子·出关见桃花》
37、冬天,柳姑娘的头发已经全部落光了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。不过她不怕,因为,来年春天她又会长出一头秀发。
38、柳树茂盛的像一把大大的芭蕉扇,给人清爽。
39、袅袅古堤边,青青一树烟。若为丝不断,留取系郎船。——雍裕之《江边柳》
40、杨柳千条拂面丝,绿烟金穗不胜吹。——温庭筠《题柳》
41、柳下笙歌庭院,花间姊妹秋千。记得春楼当日事,写向红窗夜月前。凭谁寄小莲。——晏几道《破阵子·柳下笙歌庭院》
42、天下风流无绿杨,一春生意别离乡。柔根恐是离肠结,未折长条先断肠。——石延年《咏柳》